简介:李苦禅自己曾经说过:“书至画为高度,画至书为极则。”...
李苦禅自幼家贫,少年喜丹青。1919年进京向徐悲鸿学习炭画,后考入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的同时拜师齐白石学习国画,为齐门第一名弟子,在这一时期同学赠其“苦禅”二字为号。他广泛地向朱耷、徐渭、石涛、扬州八怪、吴昌硕、任伯年等前贤名家汲取营养,集古今大写意画派名家之长,故其画风卓然自成大家。

这幅《菊石图》纵59厘米,横59厘米,纸本。此图取景石壁一角,以勾皴染法画右上方山石,皴法分明,顿挫有力,笔墨酣畅,浑穆古朴,敷色清新,呈雄浑博大之姿。
石上有竹叶一丛,聚散相依,用笔拙朴,笔墨奔放,生意盎然。山石前秋菊两簇,因山石之阴阳,花枝高低不一,花头顾盼相依,聚散有致。

以朴拙笔意勾勒花瓣,张力十足,敷色曙红但红而不艳,韵味清幽,表现了高雅纯洁之风。水墨勾点菊叶,墨浓而不滞、淡而不薄,浓淡相宜,不失苍莽,尤显墨韵。
画面署款:“崇德同志正禅”,下钤“李氏苦禅”(朱文印)。许麟庐曾在《哭苦禅》中对他有精到的评价。

李苦禅苦心孤诣,禅其艺术,上追宋代牧鹅,学贯青藤、石涛、八大,师承白石先生,而自成一家。形成了古朴、雄浑、厚重的风格。他的字从碑来,如刀劈斧砍,他的画乃写来,融书法绘画于一炉。用且更是令人瞠目结舌,泼墨浓而不滞,淡抹淡而不薄,世上几个能为?
李苦禅自己曾经说过:“书至画为高度,画至书为极则。”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苦老以笔写画,以画画书,在深刻领悟传统“大写意精神”的精髓下,继承传统笔墨形式的抽象美,并且饱含丰富的古典文化内涵及哲学意蕴,开启了近现代大写意绘画雄浑豪放之风。
上一篇: 这样临小楷,更上一层楼
下一篇: 千古一帝书法,雍容典雅